close

實性即是阿摩羅識。
唐三藏稱實性為第八異熟?

至此不得感嘆一句!
唐三藏之論太粗淺呀!
或其因未見性故也~


問:萬法唯識者。於諸識中。何識究竟?
答:唯阿摩羅識。
此云:無垢淨識。無有變異。可為究竟。

問:境識俱遣。何識所成?
答:境識俱泯。即是實性。實性即是阿摩羅識。
維摩經云:
華嚴菩薩曰:從我起二為二。見我實相者。不起二法。若不住二法。則無有識。
無所識者:是為入不二法門。故知見有二法。乃至纖毫並皆屬識。
境識俱亡。乃入真空之理。


問:立識。方成唯識義。云何境識俱遣?
答:顯識論云:
立唯識。乃一往遣境留心。究竟為論。
遣境為欲空心。是其正意。是故境識俱泯。即是實性。實性即是阿摩羅識。
所以唯識論。亦名破色心論。

佛性論云:
經中佛以幻師為譬。佛告迦葉。譬如幻師。作諸幻像。所作等幻虎。還食幻師。
迦葉!如是觀行比丘。隨觀一境。顯現唯空。故實無所有。虛無真實。
云何能得離此二邊?
由依意識。生唯識智。
唯識智者。即無塵體智。是唯識智若成。則能還滅自本意識。何以故?

以塵無體故。意識不生。意識不生故。唯識自滅。
故意識如幻師。唯識智如幻虎。
以意識能生唯識故。唯識觀成。還能滅於意識。何以故?

由塵等無故。意識不生。譬如幻虎。還食幻師。

如提婆法師說偈言:
意識三有本。識塵是其由。
若見塵無體。有種自然滅。

入楞伽經云:
但不取諸境。名為識滅。實不滅識。何者?
以境本空。從識變故。
以識無體。不須滅故。

是以識心無體。隨境有無。見空生空。見色生色。事來即起。事去還無。
如傳奧法師云:
妄念所緣。放有色處。則不見空。
但見於色。於無色處。則見有空。

緣有時。無時亦爾。
緣有時。則見有心生。見無心滅。
緣無時。則見無心生。見有心滅。

此皆妄念所緣之境。又事上無事。本全是心。念起塵生。念寂塵滅。

如起信論云:
以一切色法。本來是心。實無外色。
然既無外色。亦無外空。空尚是無。色焉能有。

論云:
若無色者。則無虛空之相。
疏釋云:
本以待色為空。今既唯心無色。何得更有於空也?
故知萬法。皆相待而有。

若入宗鏡。自然諸法絕待。歸本真心。
故論云:
所謂一切境界。唯心妄起。
若心離於妄動。則一切境界滅。唯一真心。無所不遍。


實性即是阿摩羅識。
何謂阿摩羅識?



問。萬法唯識者。於諸識中何識究竟?
答。唯阿摩羅識。此云無垢淨識。無有變異可為究竟。

阿摩羅識,譯義為無垢識。
依『成唯識論』:
「或名無垢識,最極清淨諸無漏法所依止故,此名唯在如來地有」

宗鏡錄卷第五十六
金剛三昧經云:
爾時無住菩薩而白佛言:
尊者!以何利轉而轉眾生一切情識入唵摩羅。
佛言:
諸佛如來常以一覺。而轉諸識入唵摩羅。
何以故?
一切眾生本覺常以一覺覺諸眾生。令彼眾生皆得本覺。覺諸情識空寂無生。
何以故?
決定本性本無有動。 

論釋云:一切情識則是八識。奄摩羅者。是第九識。
古德云:一切唯心造者。然其佛果契心。則佛亦心造。謂四智菩提。是淨八識之所造故。
若取根本即淨第八。 

若依真諦三藏:此佛淨識稱為第九。名阿摩羅識。
唐三藏云:
此翻無垢。是第八異熟。謂成佛時轉第八成。無別第九。 

若依密嚴。文具說之。
經云:心有八識或復有九。
又云:如來清淨藏。亦名無垢智。即同真諦所立第九。以出障故。不同異熟為九有。
又真諦所翻決定藏論九識品云:
第九阿摩羅識。

 
唐三藏稱實性為第八異熟?
至此不得感嘆一句!
唐三藏之論太粗淺呀!
或其因未見性故也~

問:若心性本淨。云何說客塵染。
答:心本清淨。迹亦清淨。體亦清淨。用亦清淨。
以不離一心。別有清淨。以妄塵不能染。真法不能淨。何者?
離心無異法。豈有染能染耶?
亦離心無真法。豈有淨能淨耶?

則刀不能自割。指不能自觸。
大莊嚴論偈云:
已說心性淨。而為客塵染。
不離心真如。別有心性淨。
不離心之真如。別有異心。

謂依他相。說為自性清淨。
此中應知。說心真如。名之為心。
即說此心。為自性清淨。此心即是阿摩羅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