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蘊
┌(一)色蘊—變礙
│(二)受蘊—領納
┤(三)想蘊—取像
│(四)行蘊—造作
└(五)識蘊—分別
──────
├心行
—心識
├心

心色不二、一真法界

宗鏡錄 (卷92) 

問。此自他權實二門。於正理中決定耶
答。但隨化門。無有決定。
經云。無有定法。故號阿耨菩提。若執一門。皆成外道。或定一相。即是魔王。

是以一切法權。一切法實。一切法亦權亦實。一切法非權非實。
台教云:
若一切法權。何所不破。如來有所說。尚復是權。況復人師。
若一切法皆實者。何所不破。唯此一事實。但一究竟道。寧得眾多究竟道耶。
若一切法亦權亦實。復何所不破。一切悉有權有實。不得一向權一向實。
若一切法非權非實。復何所不破。何得紛紜。強生建立。

古德云:
即實而權。則有而不有。即權而實。則無而不無。
若雙遮權實。即有無俱非。若雙照權實。則有無俱是。
若非遮非照。則是非俱非。而遮而照。則是非俱是。
若是非俱是。終日非而不非。
若是非俱非。終日是而不是。
若是而不是。則非是非非之非。
若非而不非。則非是是是之是。

是則
心該色末。色徹心原。心色一如。何非何是。
故知心外有法。是非競生。法外無心。取捨俱喪。

蕭平實於《真實如來藏》一書序言:
「真唯識量」即是「真如來藏量及真真如量」 

由其"真如來藏量及真真如量"之釋觀之
蕭平實不但根本不解真如
亦不知唯識,況唯識比量
如來藏真如本真
若真上加真
欲真已非真真如性也~ 


楞嚴經云:
妄性無體,非有所依,將欲復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
非真求復,宛成非相
釋轉相。即真上影像。相似真非真。妄覺執此為真。即初念名動。
動必有靜。靜復似真。形動立靜。非真不動。
故云欲真已非。真真如性。
本不因動而立於靜。故云非真求復。宛成非相。 

宗鏡錄云:
問。內外唯識。心境皆空。云何教中又立外相。
答。因了相空。方談唯識。
若執有相。唯識義不成。
若執無相。真空理不顯。
以無相即相。方達真空。相即無相。始明唯識。
所以攝大乘論云:
唯識道理。須明三相。
一通達唯量。外塵實無所有故。
二通達唯二。相及見唯識故。
三通達種種色生。但有種種相貌。而無體故。


無垢想瞭解何謂五蘊十八界麻煩師兄師姐告知~阿彌陀佛~
溫溫
請至正覺同修會參加禪淨雙修班即可清楚了知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合十


梅庵云: 
無垢呀~~~
不用去那個專門製造所知障的地方

梅庵
無條件為汝解說吧~~~

五蘊十八界者

五蘊(陰)
色受想行識也

五陰者
心色和合是名眾生,
受想行識為心
與色
和合是名眾生,

照見五蘊皆空
凡夫以五蘊為我,五蘊若空,便無我
無我便無苦,即度一切苦厄也


楞嚴經會四科
四科:
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

十八界是世間法
六識,加上六塵六根,稱為十八界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六塵:色聲香味觸法
眼六識
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
合稱為十八界

六根加六塵名十二入,
六塵入六根
(如色入眼)叫外六入,
(眼入色等)名內六入,
即六根緣六塵,

六根屬情,
六塵是境屬無情,
如見黃金(境)而生愛叫情,
因情而取而作業。
六根六塵同時而有,如蝸牛兩角,

境由能境,能由境能,六塵無情,
六根有情,無六塵六根起不了作用,
無六根亦不知有六塵,
如睡時眼不知色。

梁皇寶懺卷一:
無始以來至于今日。依於六根。行於六識。取於六塵。
眼著色。耳著聲。鼻著香。舌著味。
身著細滑。意著法塵。起種種業。
乃至開八萬四千塵勞門。
如是罪惡無量無邊。今日懺悔願乞除滅。

十八界如何空?
十八界蓋覆佛性,欲想見佛性,一定要把十八界放下。

內放下六根、外放下六塵、中間放下六識,
十八界一齊放下,放到無可放之處,便是你安身立命處。

心經: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耳鼻舌身意,
言六根一空六塵空,六塵空六根亦空,六根六塵一時皆空,

根塵一空,靈光便獨耀,心光,佛光,無量光現前


六入——開心合色
十二處——開色合心
十八界——心色俱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