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http://www.tzuyun.org.tw/htm/te.htm
千年祖庭一脈傳(下)

雙峰本來一色—東山法門之傳承
 「東山法門」一詞,起於弘忍的時代。弘忍「東山法門」,已成中國的宗門主流,在當時佛教界有崇高的威望。《楞伽師資記》云:「則天曰:若論修道,更不過東山法門。」李華撰《楊州龍興寺經律院和尚碑》云:「天臺止觀是一切經義,東山法門是一切佛乘。」(全唐文卷三二○)。
 據景德傳燈錄卷三載:「師於幼時即慕空宗諸解脫門而出家,隋開皇十二年(五九二),入舒州皖公山參謁僧璨,言下大悟,奉侍九年(一說十年),得其衣缽。」
 迨至公元六○一年,三祖僧璨將衣缽傳給四祖道信後,晦山戒顯禪師《雙峰山賦》載:「四祖『登廬峰西望破額兮,紫雲如蓋;向黃梅而棲孤嶺兮,累石成龕。』『訝名山之重疊驚祖窟之崔嵬。』」又《五燈會元》記載:「說四祖帶弘忍住廬山大林寺,見破額山頂有紫氣生出,即是此處。四祖從廬山下來,先住湖邊西永福寺,再上雙峰山,尋到紫雲洞住下,然後下山破額山腹地燕窩地修建幽居寺。」故知道信祖師獨具慧眼,首創幽居禪林,東山法門流布天下,中國禪宗從此興盛。「萬派朝宗」、「佛教大事問黃梅」久矣。(摘自石亦菲之九龍攢頂破額山) 
 雙峰山四祖寺(今湖北黃梅縣),是中國禪宗第四代祖師四祖道信大師「大敞禪門,廣接徒眾」的道場,亦是五祖弘忍大師得法受衣之地。在《舊唐書》卷一九一《神秀傳》曰:「弘忍與道信並住東山寺,故謂其法為東山法門。」弘忍七歲,從四祖道信出家於蘄州黃梅雙峰山東山寺,年十三,正式剃度為僧。
 湖北黃梅五祖寺(也是湖北黃梅縣)是中國禪宗第五代祖師弘忍於唐永徽五年(六五四)創建的道場, 也是六祖惠能得法受衣的聖地,被譽為「天下祖庭」,馳名古今中外。五祖寺地處黃梅東山之上,山勢儼然一隻展翅欲飛的大鳳凰,故又名鳳凰山。其主峰白蓮峰海拔約四六五‧四米,現存寺院處海拔約四百米。因應時地之宜,對法會後趕往四祖寺,之所以如此,是與禪宗祖庭,是有一定的禪脈因緣了。
雙峰山四祖正覺禪寺
 淨慧大和尚特出山門迎接明乘法師與明光法師,又在客堂接待大家,隨後請大家一遊去年底剛完工不久的毘盧塔和傳法洞。
 毘盧塔(四祖入滅之處),正名真身塔,俗稱祖師塔、平塔、方塔;御封「慈雲塔」,一千四百年來保存原貌。由於它的外形近似毘盧遮那佛頂所戴的寶冠,故僧人尊呼為「毘盧塔」,而被世人廣泛傳稱。造於元‧至順三年~至元元年(一三三二~一三三五)年間,並移入四祖真身供養。
 黃梅四祖寺網站中介紹:「向西北山崗上走去,可看到一座唐代毘盧塔。該塔俗稱慈仁塔、真身塔、四方塔,占地面積約一千二百多平方米,塔略成方形,單層重簷亭式,塔身為青磚仿古結構,高十一米,塔基面闊十米,進深十米,塔座上置有高大雙層束腰須彌座,塔的四周刻著各種花鳥,以及線條清晰流暢的蓮花瓣和忍冬花圖案。塔的東南西三方設有高大的無門扇的蓮弧門。」又據《五燈會元》記載:「唐永徽三年四月八日塔戶無故自開……後門人不敢複閉。」塔的北面設有假門,以避風雪。塔內為穹窿頂,中為四方形,下為八方形,八面牆壁,其中四壁設有佛龕,柱、梁、衍、椽都有石條和青磚仿古結構,頂端砌有三個大小不同青石塔頂,塔的四方上部磚塊上,雕有「邊毗羅國誕生塔」、「摩迦羅園誕生塔」、「邊戶國轉法輪塔」、「舍已國現神通塔」的字樣。全塔體態端莊,古樸典雅,氣勢恢宏,四周景色秀麗。元朝詩人趙國寶遊到此處時,題詩一首:
「一層石塔一層雲,塔外梅筠九萬根。
 大聖自然身不壞,遊人如見佛常存。」
 該塔是四祖道信大師得意弟子五祖弘忍大師親手創建於唐永徽二年(西元六五一年),距今已有一三四○多年歷史。」
 新修復完工氣勢磅礡之四祖寺傳法洞(四祖傳法於五祖之處),如行動不便無法攀爬千級台階,汽車可直達傳法洞後門。
 四祖寺在這近年當中,完成了傳法洞和千步石階朝聖路的修建工程,以及毘盧塔周圍環境的硬化和美化。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新中國成立五十多年以來,甚至在這以前,傳法洞就一直荒廢了,毘盧塔的環境也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整修和維護。在各位大護法居士和所有參與、支援這項工程的居士們的熱心護持下,終於能夠使以毘盧塔為中心的四祖祖庭的周邊環境得到改善。特別是要感激本寺的中興老和尚、退居老和尚、本公老和尚的慈悲成就,修了一條將近三公里的通往羅垸水庫的水泥路,命名為本公路。這條公路的修通,在當地的歷史上來說,應該是第一次,從前沒有修過路。我記得第一次到那裏去,首座和尚開著車,開到傳法洞附近,車就不能走了。因為路面高低不平,車子實在沒法走。那個時候我就打了個妄想:什麼時候能夠把這條路修一修,車子能開進來,方便大家朝拜。現在朝拜毘盧塔、朝拜傳法洞,就有兩條路。一條是供年輕人、有力氣的人走的路,就是千步石臺階;一條是供老年人,實在走不動的,可以坐著車子上去朝拜。我也非常希望,這一條水泥路能夠保持幾十年,上百年,然後路邊的樹木長起來,成為一條林蔭大道,那就別有一番風味。
 新修建之傳法洞乃黑瓦白牆之美麗徽式建築,傳法洞為一天然石洞,位於四祖寺西北山崗毘盧塔上邊不遠處,洞內可容納二、三人,洞口上的一塊大岩石酷似一隻大猛虎,形態極為逼真。
東山黃梅五祖寺
 五祖正覺禪寺始建於唐咸亨年(六七○~ 六七四) 間,為禪宗著名高僧弘忍所創。元至順二年(一三三一)文宗改賜寺額曰:「東山五祖寺」,簡稱五祖寺,此名一直沿用至今。四大主殿為天王殿、大雄寶殿、毘盧殿、真身殿,依山勢高低建於中軸線上。其中五祖寺毘盧殿始建於唐大中年間(八四七~八五九),現存的殿堂是後來麻城人募捐修建的,故又名麻城殿。一九八五年維修,更名毘盧殿。毘盧殿門頭上書有「西來四葉」的匾額。殿裡兩旁懸著六祖與神秀之精緻偈幡這兩偈代表著眾生頓悟與漸修之修行法門。
 五祖寺裡真身殿,又名祖師殿,又名法雨塔,乃是供奉五祖弘忍真身的殿堂。始建於宋代。殿內原供奉有五祖真身(肉身)佛,後肉身不知所蹤。現存的真身是仿塑品,由香港聖一大法師捐資修建。
 中部為正殿,正面門上方掛有「真身殿」匾額。正殿後部正中為「法雨塔」,五祖真身曾藏於此。「真身殿」是圍繞五祖的肉身塔而建,是古寺僅存的清代磚木結構宮殿式建築。弘忍入滅後,建全身塔於東山之陽,唐代宗謚其為「大滿禪師」,塔稱法雨塔。法雨塔與真身殿合為一體,建築獨特。對聯之上的懸匾上寫著「正法眼藏」四個蒼勁大字, 這是前清進士於甘侯所書。大殿內華表柱上有一副對聯:
「佛法有因,佛法有緣,
有因有緣,皆成佛果;
祖傳一衣, 祖傳一缽,
一衣一缽,乃是祖師。」
 法雨塔裡供奉著五祖弘忍的真身像,出了真身殿後只見一中國典型園林現在眼前,真身殿後是通天門,門外有石徑,直通東山主峰白蓮峰。由此上山去朝拜釋迦多寶如來佛塔,釋迦多寶如來佛塔,乃五祖入滅處。
 五祖寺後往白蓮峰去朝拜釋迦多寶如來佛塔之山路,兩旁密竹夾道,忽想起祖師一偈:「竹密不妨流水過,山高豈礙白雲飛」如何是「竹密不妨流水過,山高豈礙白雲飛」請看下則一膾炙人口之公案。
 《楞嚴經‧卷五》文:「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圓悟曾對紹隆舉此四句,之後舉拳問:「還見麼?」紹隆說:「見。」圓悟喝道:「頭上安頭!」紹隆一言之下,「脫然契證」,圓悟仍叱道:「見個什麼?」紹隆說:「竹密不妨流水過。」圓悟遂予以印可。《五燈》卷一九《紹隆》;是故若見無所見,此見本自清淨,如是能隨緣而見眼前之一切境相,而不立一切知見。
祖庭千年一脈傳
 虛雲老和尚云:「宗門下這一法是正法眼藏,是如來心法,是了脫生死的根本。如講經等法門,雖然是起人信解,但是大都是枝葉上的文章,不容易大開圓解的。如要想以講經等法子來了生脫死者,還須要經過行證,是很為難的,故從來聽到講經等,及其他法門中顯現神通與立地悟徹者,比宗門下少。」
 「是以如來說法雖多,尤以宗下獨勝,如念佛一法,亦由馬鳴、龍樹之所贊揚。自遠公之後,永明壽禪師為蓮宗六祖,以後多由宗門下的人所弘揚。密宗一法,經一行禪師發揚之後,傳入日本,我國即無相繼之人。慈恩宗是玄奘法師興起,不久亦絕。獨以宗門下源遠流長,天神歸依,龍虎歸降。」
 「若專參禪,此法實超諸法,如拈花微笑,遇緣明心者,屈指難數,實為佛示教外之旨,非凡情之所能解。每見時流不識宗旨,謬取邪信,以諸狂禪邪定,譏毀禪宗,不識好惡,便謂禪宗如是。焉知從古至今,成佛作祖,如麻似栗,獨推宗下,超越餘學。」
 中國的佛教,自古以來,雖有教、律、淨、密諸宗,嚴肅的檢視一下,宗門一法,頓悟法門,橫超直入,從無商量,若能見得性光,了生脫死,大事已畢無修無證矣!最後引淨慧大和尚之偈供養大眾,師曰:
「黃梅佛法祖師禪,般若靈光火裡蓮。
四部眾前重拈出,百千三昧一時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