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果圜悟禪師碧巖錄 (卷1)
【九】舉僧問趙州:如何是趙州
(河北河南。總說不著。爛泥裏有刺。不在河南。正在河北)
(南北本不分,南北若分猶如爛泥裏有刺。既濁又礙)

州云:東門。西門。南門。北門(一出口即見趙州城,此城一開十方門)
(開也。相罵饒爾接嘴。相唾饒爾潑水。見成公案。還見麼。便打) 
(自性隨緣流出一切法,終還歸自性,如是汝還見乎?)

大凡參禪問道。明究自己。切忌揀擇言句。何故不見趙州舉道。至道無難。唯嫌揀擇。又不見雲門道。如今禪和子。三箇五箇聚頭口喃喃地。便道。這箇是上才語句。那箇是就身處打出語。不知古人方便門中。為初機後學。未明心地。未見本性。不得已而立箇方便語句。如祖師西來。單傳心印。直指人心。見性成佛。那裏如此葛藤。須是斬斷語言。格外見諦。 透脫得去。可謂如龍得水。似虎靠山。
(此事須是"斬斷語言。格外見諦"。如是透脫得去。可謂如龍得水,優游自在。似虎靠山,收放自如。)


久參先德。有見而未透。透而未明。謂之請益。若是見得透請益。卻要語句上周旋。無有凝滯。久參請益。與賊過梯。其實此事不在言句上。所以雲門道。此事若在言句上。三乘十二分教。豈是無言句。何須達摩西來。汾陽十八問中。此問謂之驗主問。亦謂之探拔問。這僧致箇問頭。也不妨奇特。若不是趙州。也難抵對他。這僧問如何是趙州。趙州是本分作家。便向道。東門西門南門北門。
("達摩西來"乃是為此一大事因緣而來也。然此事不在言句上。不管汝如何問,本分作家常住十方。始終不住一方問頭,故言答在問處,問在答處,答問一時)


僧云。某甲不問這箇趙州。州云。爾問那箇趙州。後人喚作無事禪。賺人不少。何故他問趙州。州答云。東門西門南門北門。所以只答他趙州。爾若恁麼會。三家村裏漢。更是會佛法去。只這便是破滅佛法。如將魚目比況明珠。似則似是則不是。山僧道。不在河南。正在河北。且道是有事是無事。也須是子細始得。
(這箇趙州。那箇趙州。河南河北。有事無事。似則似。是則不是。不但入趙州甕去~,亦入圓悟甕也~)

遠錄公云。末後一句。始到牢關。指南之旨。不在言詮。十日一風。五日一雨。安邦樂業。鼓腹謳歌。謂之太平時節。謂之無事。不是拍盲便道無事。須是透過關捩子。出得荊棘林。淨裸裸赤灑灑。依前似平常人。由爾有事也得。無事也得。七縱八橫。終不執無定有。有般底人道。本來無一星事。但只遇茶喫茶。遇飯喫飯。此是大妄語。謂之未得謂得。未證謂證。
(末後一句。這釣鉤釣不到者。始到牢關。指南之旨。不在南,亦不在北,道一句來,不在言詮。如何透得此關?遇茶喫茶。遇飯喫飯乎?如何透得茶飯去~)

元來不曾參得透。見人說心說性說玄說妙。便道只是狂言。本來無事。可謂一盲引眾盲。殊不知。祖師未來時。那裏喚天作地。喚山作水。來為什麼祖師更西來。諸方陞堂入室。說箇什麼。盡是情識計較。若是情識計較。情盡方見得透。若見得透。依舊天是天。地是地。山是山。水是水。
(諸佛不出世。祖師不西來。才涉語言文字即入情識,直須情盡識熔方見得透。見得透後。亦如未透前)

古人道。心是根。法是塵。兩種猶如鏡上痕。到這箇田地。自然淨裸裸赤灑灑。若極則理論。也未是安穩處在。到這裏。人多錯會。打在無事界裏。佛也不禮。香也不燒。似則也似。爭奈脫體不是。纔問著。卻是極則相似。纔拶
著。七花八裂。坐在空腹高心處。及到臘月三十日。換手搥胸。已是遲了也。這僧恁麼問。趙州恁麼答。且道作麼生摸索。恁麼也不得。不恁麼也不得。畢竟如何。這些子是難處。
心法根塵鏡上痕。不得恁麼不恁麼。禮佛燒香又何礙?)

所以雪竇拈出來。當面示人。趙州一日坐次。侍者報云。大王來也。趙州矍然云。大王萬福。侍者云。未到和尚。州云。又道來也。參到這裏。見到這裏。不妨奇特。
(未到真到來)
南禪師拈云:侍者只知報客。不知身在帝鄉。趙州入草求人。不覺渾身泥水。這些子實處。諸人還知麼。

看取雪竇頌:
句裏呈機劈面來(響。魚行水濁。莫謗趙州好)   
爍迦羅眼絕纖埃(撒沙撒土。莫帶累趙州。撈天摸地。作什麼) 

臨濟宗宗泰禪師上堂:
自從世尊撚花,迦葉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吩咐摩訶大迦葉。’之後,燈燈相續,祖祖相傳,迄至於今,綿綿不斷,直得遍地生花,故號涅盤妙心,亦曰本心,亦曰本性,亦曰本來面目,亦曰第一義諦,亦曰爍迦羅眼,亦曰摩訶大般若。在男曰男,在女曰女,汝等諸人,但自悟去。

  
東西南北門相對(開也。那裏有許多門。背卻趙州城。向什麼處去)   
無限輪鎚擊不開 (自是爾輪鎚不到。開也)


趙州臨機。一似金剛王寶劍。擬議即截卻爾頭。往往更當面換卻爾眼睛。這僧也敢捋虎鬚致箇問頭。大似無事生事。爭奈句中有機。他既呈機來。趙州也不辜負他問頭。所以亦呈機答。不是他特地如此。蓋為透底人自然合轍。一似安排來相似。不見有一外道。手握雀兒。來問世尊云。且道某甲手中雀兒。是死耶是活耶。世尊遂騎門閫云。爾道我出耶入耶(一本云。世尊豎起拳頭云。開也合也)

外道無語。遂禮拜。此話便似這公案。古人自是血脈不斷。所以道。問在答處。答在問處。雪竇如此見得透。便道句裏呈機劈面來。句裏有機。如帶兩意。又似問人。又似問境相似。趙州不移易一絲毫。便向他道。東門西門南門北門。

爍迦羅眼絕纖埃。此頌趙州人境俱奪。向句裏呈機與他答。此謂之有機有境。纔轉便照破他心膽。若不如此難塞他問頭爍迦羅眼者。是梵語。此云堅固眼。亦云金剛眼。照見無礙。不唯千里明察秋毫。亦乃定邪決正。辨得失。別機宜識休咎。

雪竇云。東西南北門相對。無限輪鎚擊不開。
既是無限輪鎚。何故擊不開。自是雪竇見處如此。爾諸人又作麼生。得此門開去。請參詳看!
2010/7/26
我在青州作一領布衫重七斤


佛果圜悟禪師碧巖錄 (卷5)
垂示云:
要道便道。舉世無雙。當行即行。全機不讓。
如擊石火。似閃電光。疾焰過風。奔流度刃。
拈起向上鉗鎚。未免亡鋒結舌。放一線道。試舉看

【四五】舉。
僧問趙州:
萬法歸一。一歸何處(拶著這老漢。堆山積嶽。切忌向鬼窟裏作活計)

州云:我在青州。作一領布衫。重七斤
(果然七縱八橫。拽卻漫天網。還見趙州麼。衲僧鼻孔曾拈得。還知趙州落處麼。若這裏見得。便乃天上天下唯我獨尊。水到渠成。風行草偃。苟或未然。老僧在爾腳跟下)

若向一擊便行處會去。天下老和尚鼻孔一時穿卻。不奈爾何。自然水到渠成。
苟或躊躇。老僧在爾腳跟下。

佛法省要處。言不在多。語不在繁。
只如這僧問趙州。萬法歸一。一歸何處。他卻答道。我在青州作一領布衫重七斤。

若向語句上辨。錯認定盤星。不向語句上辨。爭奈卻恁麼道。
這箇公案。雖難見卻易會。雖易會卻難見。難則銀山鐵壁。易則直下惺惺。無爾計較是非處。

此話與普化道來日大悲院裏有齋話。更無兩般。

一日僧問趙州。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州云。庭前柏樹子。
僧云。和尚莫將境示人。州云。老僧不曾將境示人。
看他恁麼向極則轉不得處轉得。自然蓋天蓋地。若轉不得。觸途成滯。
且道他有佛法商量也無。若道他有佛法。他又何曾說心說性。說玄說妙。
若道他無佛法旨趣。他又不曾辜負爾問頭。

豈不見。僧問木平和尚。如何是佛法大意。平云。這箇冬瓜如許大。
又僧問古德。深山懸崖迥絕無人處。還有佛法也無。古德云。有。
僧云。如何是深山裏佛法。古德云。石頭大底大小底小。

看這般公案。淆訛在什麼處。
雪竇知他落處。故打開義路。與爾頌出:

編辟曾挨老古錐(何必拶著這老漢。挨拶向什麼處去)
七斤衫重幾人知(再來不直半分錢。直得口似匾擔。又卻被他贏得一籌)
如今拋擲西湖裏(還雪竇手腳始得。山僧也不要)
下載清風付與誰(自古自今。且道雪竇與他酬唱。與他下注腳。一子親得)

十八問中。此謂之編辟問。

雪竇道:編辟曾挨老古錐。
編辟萬法。教歸一致。這僧要挨拶他趙州。
州也不妨作家。向轉不得處有出身之路。敢開大口便道。我在青州作一領布衫。重七斤。

雪竇道:這箇七斤布衫能有幾人知。
如今拋擲西湖裏。萬法歸一。一亦不要。七斤布衫亦不要。一時拋在西湖裏。

雪竇住洞庭翠峰。有西湖也。
下載清風付與誰。此是趙州示眾:
爾若向北來。與爾上載。
爾若向南來。與爾下載。
爾若從雪峰雲居來。也是箇擔板漢。

雪竇道:如此清風堪付阿誰。
上載者。與爾說心說性。說玄說妙。種種方便。
若是下載。更無許多義理玄妙。

有底擔一擔禪。到趙州處。一點也使不著。一時與他打疊。教灑灑落落無一星事。
謂之悟了還同未悟時。如今人盡作無事會。

有底道。無迷無悟。不要更求。只如佛未出世時。達磨未來此土時。不可不恁麼也。
用佛出世作什麼。祖師更西來作什麼。總如此有什麼干涉。

也須是大徹大悟了。依舊山是山水是水。乃至一切萬法悉皆成現。方始作箇無事底人。

不見龍牙道:
學道先須有悟由。還如曾鬥快龍舟。
雖然舊閣閑田地。一度贏來方始休。

只如趙州這箇七斤布衫話子。看他古人恁麼道。如金如玉。
山僧恁麼說。諸人恁麼聽。總是上載。

且道作麼生是下載。

三條椽下看取~

ps:在僧堂,各人之座位橫占三尺,頭上之椽有三條,故古來有‘三條椽下,七尺單前’之語。
在僧堂內所定之座位,稱為堂位。此堂須保持緘默,因此與浴室、西淨共稱為三默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