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九龍攢頂破額山 ◇ ◇ ◇ 
石亦菲 

黃梅破額山,又稱雙峰山,俗稱四祖山、雙峰尖。
“大江之北,夢澤之東,萬山走趨,屹立兩峰。蟠岸千楹,寶勢翔空,煙雲開遮,戶窗青紅。天花墜飄,舞雨旋風。疑登梵釋,龍天之宮。”
這是南宋惠洪覺范禪師對破額山的寫照。 

破額山自大別山主峰天堂寨發脈,經英山、蘄春達紫雲山,再由紫雲山火焰尖到一尖山,經門坎山到破額山,逶迤千里,沿鄂皖兩省,
“層巒複嶂,實虎踞而龍蟠;峻嶺重岡,喜雲奔而霧集。”
破額山海拔559.8米,如巨龍昂首,頭角崢嶸;背依群山屏障,前俯百里平原、大江東去。
“雙峰削翠以插天,石筍撐空而壁立。疑華頂之雙闕驀地移來,望廬阜之劍峰並頭卓出”,真乃“冠絕群山”。 

傳說破額山原是浩蕩的彭蠡澤之中九江口的一條巨龍。大禹的父親鯀用堵的方法治水,結果越堵越漲,無法降龍,洪水滔天,泛濫成災。大禹繼承父志治水,用疏導的方法,智取龍珠,引巨龍到源於火焰尖的考田河畔,龍珠化爲考田河西的栗子園,龍頭化爲破額山,龍頭龍珠合稱爲雙峰山。龍身爲窟窿寨、觀音寨、筆架山,還有起伏于平川大湖中的龍腰山、舒城寨,龍尾則是長江邊上的蔡山,連綿起伏近百里。九江一經疏通,長江順流東下,形成千里長江沖積平原,漁米之鄉。至今人們舞龍時,用龍珠爲先導,就是模仿大禹治水的方法,紀念大禹的功德。

《史記》載:“武帝登廬山。觀禹疏九江。”記錄了這段歷史。 
破額山北面,千尺懸崖,自東至西三面,計有九龍山、放馬場、大營寨、千里埂、大土坡、小雙峰、西嶺、門坎山、大竹山等九座山,被稱爲九龍,它們又各有數個山峰,諸山如衆星拱月般簇擁著破額山,稱爲“九龍攢頂”,意爲九條小龍共同拱頂起大龍的風水寶地。

有人以“篡”代“攢”,是不知“攢”爲團集力量之意,實際上,在古代小說中就有“攢足五行”的說法。 

破額山沖天千尺,聳漢淩空。登臨絕頂,放眼古蘄州東山(即以四祖山爲中心的群山),衆多聖迹。考田山佛像莊嚴,多雲山雄鷹展翅,馮茂山飛天鳳凰,南北山寶相靈峰,筆架山十八羅漢西拜東禪,蔡山晉梅開二度,一尖山群峰起舞,“天馬峰引外案朝宗”(晦山語),紫雲山千歲寶掌開闢,太平寨賽老祖爭雄,挪步園高賢修書,火焰山獅象樹幢,考田、小溪、龍坪、古角四水庫鑲嵌山間,衆河水向西流去,

“太白湖當胸蕩漾”,“不得越雷池一步”。爲何區區百里彈丸之地,古有九祖十三仙得道,證果人無數?今來高僧大德,善信檀越無窮?
極目四顧,地接吳楚,天連豫贛。大禹築成龍山,吳王避暑靈泉;司空二祖傳法,天柱三祖立化;泰春(浠水)僧粲棲隱;鳳凰(蘄州)大醫塔立;匡廬屏障綿繡如畫,東林、大林一線貫珠;大江、漢水橫流東去,洞庭、鄱陽蓄勢待機;古雲夢化千湖之國,大彭蠡成三省沃土。如此天設地造,真可謂神州第一峰。

道信祖師獨具慧眼,首創幽居禪林,東山法門流布天下,中國禪宗從此興盛。
“萬派朝宗”,“佛教大事問黃梅”久矣。 

破額山頂部有大小二山尖。小尖稍圓多土,綠蔭遍佈;大尖多岩石,有石拜台、石寨、石筍、石芙蓉。石寨仍保留有兩道寨牆和兩道寨門。大尖的半腰,有朝南的天然石洞紫雲洞,爲上下相連的二洞。

《五燈會元》記載說,四祖帶弘忍住廬山大林寺,見破額山頂有紫氣生出,即是此處。四祖從廬山下來,先住湖邊西永福寺,再上雙峰山,尋到紫雲洞住下,然後下山破額山腹地燕窩地修建幽居寺。

晦山戒顯禪師《雙峰山賦》載:
四祖“登廬峰西望破額兮,紫雲如蓋;向黃梅而棲孤嶺兮,累石成龕。”
“訝名山之重叠,驚祖窟之崔嵬。”

講的便是紫雲洞。 四祖後,紫雲洞爲道家所住。改革開放以來,洞旁建道觀六小間,林密路險,人迹罕至,福地洞天。巧妙的是,通往四祖寺的各條道路上,還有純陽宮、陳閣、玉皇殿、觀音寨、門山宮等衆多道觀,內有小尼庵、小燕窩、大尼庵、蘆花庵等衆多佛教寺庵,中間爲燕窩地的四祖寺。大概是佛道同源。

《西遊記》第九十八回寫道:唐僧師徒到靈山腳下玉真觀,金頂大仙燒香湯與唐僧沐浴後,再送他們從觀宇中穿堂出後門才能夠上靈山取經。筆者不由思量,難道當年吳承恩老先生也上過四祖山? 紫雲洞前面山溝有三聯洞。一洞三入口,能住百十人,爲山民避難之所。懸崖北面有新四軍洞,抗戰期間山民們曾在洞裏收藏治療過新四軍傷病員。如今林密草深,很難找到洞口了。 

破額山最爲奇特的是倒飛雨。在一般情況下,雨是從上向下落的,然而峭壁北面會出現雨由下向上飄飛的奇觀。三春時節,東風化雨,強勁的東北風從考田河谷吹入破額山北的盤地,風順山轉向南面破額山巨大懸崖,大風挾帶著雨向上飛去,約有兩丈高再落下。這時,黑色的雨雲下面有一道與峰脊平行的雲氣,好象是破額山的影子。如果人這時站在懸崖邊上,感到雨是從懸崖下撲上來,衣服也是從下向上被打濕。

清代詩人石喬年《遊西山》詩:
“指點諸山似落梅,半天誰劈兩峰開。巨靈締造揮神斧,浩劫莊嚴禮佛台。眼曠已收人境盡,身高詎有俗緣來。最奇倒雨飛岩壑,殷殷聲聞下界雷。”
所記載的就是倒飛雨的意境。老和尚曾經對我說:“這景象,只四祖才有,只四祖寺才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