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華山戒法
摘錄自溫金玉

 

中國律學源流
據僧史記載,律學傳入中國,始於曹魏嘉平年間(249~253年)。
當時中天竺曇摩迦羅來到洛陽,看見中國僧人只是剪落,身穿縵衣,末稟歸戒,
更談不上戒律的約束。於是在嘉平
2年(250年)譯出《僧祗戒心》,
即摩訶僧祗部的戒本,作為僧眾持戒的依據。
又敦請梵僧十位大德,建立羯磨法(即受戒儀式),創立以十大僧傳戒法的先例,
這是中國有戒律和受戒的開始。

  正元年間(254~255年),中亞安息國沙門曇無諦來到洛陽,
於白馬寺譯出曇無德部的受戒作法,這是當時中國比丘羯磨受戒所稟之法。
所以在中國所傳的戒法,是採取《四分律》的,
這可看作是中國佛教四分律宗的嚆矢。

真正使律宗重見復興氣象的是古心律師。

  古心(1541~1615年),名如馨,謚慧雲。出家後,慨嘆律學久廢,僧尼不依戒律,矢志徒步至五台山求學戒法,返回金陵(今江蘇南京市)後,於馬鞍山古林庵建弘律道場,神宗曾賜「振古香林」的匾額。歷住靈谷、棲霞、甘露、靈隱、天寧等寺,開壇授戒三十餘處,徒眾近萬人,重興南山律宗,世稱中興律祖。編有《經律戒相布薩軌儀》一卷,其法系被稱為律宗古林派。

  古心門下弟子有性相、永海、寂光、澄芳、性祗等。其中寂光(1580~1645年),字三昧,初習賢首教觀,後受具於古心律師,從此精研律學,博覽五部。並在金陵寶華山建律宗道場,設壇傳戒,受戒弟子滿天下。開千華大社,著有《梵網經直解》四卷、《十六觀懺法》等。其法系被稱為律宗千華派。

  寶華山自寂光後,成為中國戒學中心,且各地寺院傳戒,皆以寶華山為軌範。寂光門下著名弟子有香雪、見月二人。香雪弘律於常州天寧寺,著《楞伽經貫珠》十卷,後傳承不詳。見月(1601~1679年),號讀體,受具於寂光律師,從此致志《四分律》。寂光示寂時,囑其繼任法席。他住持寶華山三十餘年,定制每年春冬傳戒,結夏安居,寺規整肅成為各方模範。治事之暇,即從事著述,對於近世律學的重興,起了很大的作用。

  其著述有《毗尼止持會集》十六卷、《毗尼作持續釋》十五卷、《傳戒正範》四卷、《毗尼日用切要》一卷、《沙彌(尼)律儀要略》一卷、《薙度正範》、《僧行規則》、《三歸五八戒正範》、《黑白布薩》、《出幽冥戒》、《大乘玄義》、《藥師懺法》等。其中,《傳戒正範》一書,成為近代僧徒傳戒必用的依據儀軌。近代弘一法師曾讚譽此書為:「從明末至今,傳戒之書獨此一部。傳戒尚存一線曙光之不絕,唯賴此書」。

  見月的弟子,以德基、書玉為最著。德基嗣席寶華山,從學者甚眾,著有《羯磨會釋》十四卷、《毗尼關要》十六卷、《毗尼關要事義》一卷、《比丘尼律本會義》十二卷。書玉分席杭州昭慶寺,重振戒壇。著有《梵網經菩薩戒初津》八卷、《毗尼日用切要香乳記》二卷、《沙彌律儀要略述義》二卷、《二部僧授戒儀式》二卷、《羯磨儀式》二卷。

  德基嗣法弟子三十八人,以松隱繼嗣法席。松隱以下閔緣、珍輝、文海次第相傳,使寶華山一派,不失規模。

  文海(即褔聚)於雍正12年(1734年)奉召入京,住持法源寺,大興律宗,世稱法源第一代律祖。這是南山律宗千華派在北京分支之始。著有《南山宗統》、《施食儀軌》等。他曾奉敕開三壇大戒,四方乞戒學徒達千餘人。其下有理筠、渾儀、愷機、卓如、朗鑒、體乾、敏通、聖性、浩淨,次第相傳。自古心至浩淨已傳承十七世。

  晚近律學,唯寶華山一系,以開壇傳戒為任,使出家受戒之儀制得以勉存,佛法藉以弘揚,其功不可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梅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